办学特色

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现有教师22人,专业方向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美学、文艺学、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编辑出版学、创意写作等,平均年龄36 岁。高级职称教师(含教授和副教授)有7人,占比31.8%,讲师5人,占比22.7%。 博士教师 2人,占比9.1%,硕士教师占比90.9 %。

序号

姓名

职称

专业方向

学历

1

方鹏

副教授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博士

2

牛明晅

讲师

现代汉语

硕士

3

范文琼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硕士

4

钱鹏喜

教授

文学写作

硕士

5

李利民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博士

6

周璐

教授

文学写作

硕士

7

吴松

教授

现代汉语

硕士

8

陶丽

副教授

外国文学及语言学

硕士

9

王欣

讲师

西方文论

硕士

10

陈慧颖

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

硕士

11

丁兰兰

讲师

新闻学

硕士

12

袁循

讲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硕士

13

李窗影

助教

媒体与传播

硕士

14

梁琪

助教

语言学

硕士

15

廖诗琪

助教

传播学

硕士

16

罗吉萍

助教

中国现当代文学

硕士

17

杨玲

助教

教育学

硕士

18

包甜甜

助教

编辑出版学

硕士

19

鲁媛媛

助教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硕士

20

郑娅莉

助教

美学

硕士

21

彭妍

助教

中国古典文学文献

硕士

22

刘诗晨

助教

美学

硕士

表1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队伍统计表

一、“教、训、创”品牌特色介绍

(一)构建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培养具有较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作创新创业能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创新提出“三阶递进实践育人”改革理念,并将这个理念具体化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推动课程设置、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创新素质的三级提升,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创作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实施“成果导向、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训-创”三个环节递进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创新实施“成果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训、创”三大环节递进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剧本创作、微电影制作、文学作品出版、教材编写等项目为引擎,驱动教学产出高效的作业、高质量的作品和有价值的产品。

(三)创建以学生、导师和市场为三大评价主体,以“效率、效果、效益”为三大评价标准,对“作业、作品和产品”三大产出进行多元评价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成果评价体系。

图3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成果多元新型评价体系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获得感,强调以“效率、效果、效益”为三大评价标准,对“作业、作品和产品”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多元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创新创业能力。

二、“教、训、创”品牌特色成效

(一)专业录取人数持续增长

专业招生人数从2010年的30人发展到2022年的334人。在校生规模已超过1000人。(见表2)

表2 华体汇app下载官网·(中国)官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生规模

专业

分年级学生数(人)

合计

2022级

2021级

2020级

2019级

汉语言文学

334

321

228

254

1039

(二)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成为网络签约作家及省、地市州作家协会会员30余名;在各种文学大赛中获奖近百项,含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2022年《裁缝灭尽针线迹》荣获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二等奖。

共计出版各类文学作品65部,其中学生独创出版文学著作13部(如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陈祥、张泰亚合著的《杀气腾腾美国史》、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田天独著的《眼川》),师生共创出版文学作品3部(如2021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范文琼和王珍珍合著的《诗情酒韵》),学生独立出版少儿读物及教辅类读物8部,师生共创教辅类读物44部;多部过百万字长篇网络小说在互联网上连载结书,出版物市场售卖额高达百余万元。

师生共创影视作品5部,其中2017年师生共创的院线大电影《我们的青春不怕疼》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在全国公映,后送至第70届戛纳电影节参展;师生共创的微电影《大山坳的篮球梦》获中宣部宣教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三等奖,后入选国家广电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获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优秀网络视听作品优秀网络短片奖、湖北省“820精品工程暨主题优秀原创网络视听节目”等多项大奖,获扶持资金和奖金共计11万元。

专业社团“光影创作社”获湖北省微创大赛一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专业文学社团“梅南文学社”连续三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文学社团”“百佳文学社”“湖北高校优秀文学社团”“风起中文网阅读驿站”等多项殊荣。

立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 项(如黎静主持的国家级项目《云上幸福家》201912310007X,詹承尚主持的国家级项目《“十四五”规划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探索实践》202112310004),其中2022年成功立项国家级2项,省级1项。获国家设计专利12项。

(三)专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湖北省作家协会在本校挂牌成立“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这是迄今为止作家协会在高校成立的唯一文学创作基地。建设校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10余门;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累计承接社会项目10余项,横向项目委托经费50余万元;产品市场销售额超过100万元;成果拍卖20余万元。

毕业率、学位率和考公率大幅度上升,毕业率平均为98%,基本保持在95%以上。学位率平均为91%,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就业率平均为89%,考研率平均为7%,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平均为61%,考公率平均为8%。(见表3)

表3华体汇app下载官网·(中国)官网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指标

时间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平均

毕业率

95.12%

100%

98.53%

98.81%

100%

96.35%

94.74%

98%

学位率

87.80%

93.55%

97.06%

91.67%

93.40%

84.67%

87.22%

91%

就业率

83.3%

90.32%

91.18%

90.48%

84.91%

87.43%

93.75%

89%

大学校英语四级通过率

64.29%

50%

88.2%

66.4%

55.9%

43.1%

/

61%

考研率

7.14%

9.68%

8.82%

8.33%

2.83%

4.19%

6.25%

7%

考公率

0%

0%

10.29%

14.29%

21.70%

10.18%

1.04%

8%

校外获奖

共有50余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全国性创作奖项17个,省级性创作奖项30余个。出版专著3部。

近四年学生对本专业满意度达83.5%,对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的满意度达81.9%,对本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符合度的满意程度达83.2%,专业匹配度(含继续深造)达91.6%。

(四)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提升

近年来,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贵州多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1BMZ146)),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一流学科背景下的民办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研究》2021GA081),省级及高等教育协会类教研教改课题一般项目5项,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开放基金项目3项;荣获全国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校级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1项,湖北省青年教师竞赛优秀奖1项,校级创新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文创作品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多项。

(五)社会反响强烈

因人才培养成果显著,人民网、长江日报、湖北电视台等21家媒体等对学生参与制作的微电影《大山坳的篮球梦》、院线电影《我们的青春不怕疼》、作家班的特色培养方式及成果等进行了报道,指出:“在华体汇app下载官网·(中国)官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很时髦,学生能写书出书,能当电视电影编剧,能写网络小说,还有拿不完的奖。”作家李兴艳在《作家谈创作方法》特色课程开班仪式表示:“我非常钦佩华体汇app下载官网·(中国)官网的眼光、胸襟和视野,能够在学校的‘万亩经济林’中开辟这么一块文学的小花园,而且已经坚持了10年,取得了那么多喜人的成绩。”